玉川乡 - 乡镇政策

乡党委、政府还“瞅准”了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产业和干果产业这两条路。以受市场欢迎的架豆王为重点,在去年种植的基础上扩大种植,并且引种优良萝白菜花等其它蔬菜。全乡种植架豆王3300亩,其它各类蔬菜近3000亩,核桃、板栗等干果的种植达到1100多亩。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玉川乡玉石储量丰富,品质好,花色品种多样。乡党政领导班子认为玉石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玉石开采缓慢,加工能力低下是影响玉石开发,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症结所在。于是,党政府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吸引外商投资开发,采取措施复活一批停产、半停产的玉石加工企业,引导培训推广开发加工技术,提高工艺水平,由过去品种单一和粗加工为主逐步向多样化迈进。全乡现已有玉石加工企业20多家,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玉川乡 - 发展策略

玉川乡党员干部立足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发展丹参种 植,目前全乡丹参种植面积3200多亩。两河街、南北沟两个丹参生产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人均种植丹参1亩的任务。
为促进农民增收,玉川乡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要求全乡各村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打造千亩药材基地,建设万亩经济林带”的发展思路,以天井、玉川街、渗金庙等村为龙头,带动各村新增核桃林2300多亩,推广优质核桃新品种,加强对原有板栗林的更新管护,为建设干杂果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乡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基础建设方面,玉川乡从群众最关心的修路架桥入手,切实改善困扰群众多年的生产生活困难。玉川乡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全长46米、宽7米、高8米天井村大桥,结束了600多名群众淌水过河的历史;修筑了南北沟村3公里及渗金庙村3.2公里的村组水泥路;完成流域治理1.7平方公里,占年度任务1.5平方公里的113%,新增基本农田105亩,占全年任务100亩的105%。
玉川乡还依托与山东荣城结成劳务输出友好乡镇这一资源优势,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常设机构专门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全乡有组织输出劳动力230人,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400人。
玉川乡 - 蓝田玉

蓝田玉产于蓝田县玉川乡,呈灰、黄、绿、黑,中有花纹,质地较细,光洁晶莹。墨玉产于富平县和尚南县松树沟。玉石呈黑棕色,不透明,较好的品种为水草翠与乌龙睛。
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
陕西蓝田玉俗称“菜玉”,质地坚硬,色彩斑澜,光泽温润,纹理细密,一玉多色,其矿石主要构成有蛇纹石化的大理石,透闪石、橄榄石及绿松石、辉绿石、水镁石等形成的沉积岩;化学成份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铜等。摩氏硬度2--6度。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玉川乡 - 党政建设

二是乡镇班子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少乡镇干部知识更新不及时,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思想状态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抢抓意识欠缺,往前赶往前超的勇气和信心不足。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常脱节,不能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能力,因循守旧,方法老套,难干大事。
三是一些乡镇领导班子工作能力有限,驾驭社会经济多元化的能力不强。一些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农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缺乏相应的对策,缺少引导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面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思维不创新,作风不扎实,依法行政 的能力依然偏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基层矛盾越积越多。
四是选拔、考核、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仍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乡镇干部的选人渠道较窄,“进”、“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五是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一些干部的政治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绝大部分的乡镇干部能够脚踏实地工作,但由于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的力度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导致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没有牢固树立宗旨观念,不能以一个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部分乡镇班子成员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
玉川乡 - 招生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做好中职招生工作能让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新生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是提高劳动者技能、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劳务经济良性发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突破口,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乡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因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强领导到位。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徐燕彬同志任组长,谭辉、向东、赵丽芳同志任副组长,薛登元、刘伟、谭红明、袁连安、王蜀明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乡经发办内),由谭红明同志兼任主任。各村、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班子。
三是目标明确到位。动员50%的初中毕业生、80%以上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和30岁以内退役士兵全部接受中职教育。
四是方案制定到位。为使此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该乡制定了工作方案,以德府发[2007]51号文件上报下发。
五是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印发资料、召开会议、举办板报(专栏)、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张旗鼓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白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国家资助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应就读的重点学校,了解了其基本概况。
六是调查摸底到位。在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的同时,调查掌握了全乡的基本情况,即全乡有应届初中毕业生498名 (上重高线68人、普高线278人、落榜152人),其中贫困家庭子女152名。
七是责任落实到位。将全体乡村干部和初中行政班子及毕业班教师分成5个组,由包片领导负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八是督促检查到位。乡成立了中职招生工作督查组,由徐燕彬同志任组长,王蜀坤、谢茂川、刘伟、谭红明、袁连安同志为成员,每周督查一次,及时通报情况。
九是考核奖惩到位。实行单项考核,同时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奖惩。通过这些举措,目前全乡已有142人报名登记就读指定中职学校。尽管如此,全体工作人员仍未松懈,力争再动员一批拟读普高的就读中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大发展